2012年7月15日星期日

教师灵活教学激发学生爱上华文


今年,共有22名华文教师为激发学生兴趣费尽心思,获颁“全国模范华文教师奖”。本报访问其中三名教师,发现她们教导的对象虽然跨越小学、中学和初级学院,共同点是有一颗赤子之心,善于利用自己的兴趣和人生经验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学法各自精彩,深受学生爱戴。
今天,她们将连同其他获奖教师从教育部长王瑞杰手中接获奖杯和奖金,并在年底参加中国教育考察团。
“全国模范华文教师奖”由《联合早报》主办,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及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协办,李氏基金赞助,并获得教育部支持。
她“百无禁忌”
为提升华文学习兴趣,国家初级学院(中学部)的吴敏宝(29岁)将课堂化为丧礼,让学生当她“死了”!
在讲述本地人瑞兼大慈善家许哲生平的课文时,吴敏宝引导学生设想自己是许哲生前的相识在丧礼向她告别,而吴敏宝就是躺在棺木中的“许哲”。
就这样,无需夸张的布景、精美的道具,吴敏宝成功地利用她最擅长的戏剧教学法把一堂华文课教活了。
吴敏宝是马来西亚人,大学时期从吉隆坡来新念书,后来成为教师。
教学不过三年时间,吴敏宝的创意教学法不但俘虏学生的心,连资深的同事也对她的教学法都赞不绝口,纷纷向她讨教。
学生、主任和同事皆提名她为“全国模范华文教师”,就是最好的证明。
国初华文部主任温玉芬在推荐书上,用“惊艳”来形容吴敏宝的教学法。“她是‘金字招牌’,只要学生知道吴敏宝将担任科任老师,就如同吃了颗定心丸。”
不少学生则反映,在吴敏宝的教导下,他们从讨厌、抗拒华文,到期待上华文课。现在,华文课成了他们每周的最爱。
三天三夜设计一堂课
吴敏宝笑说,自己其实很没创意,教学法都是参考别人的做法。她也经常阅读不同书籍找灵感,可以花上三天三夜去设计一堂课。
虽然备课辛苦,但她认为非常值得。“我很不想看到学生上课打瞌睡。一堂有做功课的课,学生是看得到的。他们上课时的投入和笑容,就是我不断精益求精的动力。”
吴敏宝也告诉记者,虽在名校执教,但学生数理较强,华文程度则参差不齐,好些学生之前华文都不及格、平时完全不讲华语,因此有趣的活动更为重要。
“每个人无论多大都有一颗童心。我本身就是个很爱演、爱玩爱闹的人。我常跟学生开玩笑说,他们很不幸,得当各种教学点子的白老鼠。”
不过,学生显然很乐意当吴敏宝的白老鼠。提名吴敏宝的郑曙暄(14岁)在受访时说:“上吴老师的华文课一点都不像在上课,更像是有趣的互动,但还能从中学到所有的东西。她总会有很多新鲜的花样,让我们很期待。虽然她今年已经不再教我了,但她已重燃我对华文的兴趣。”
让“嘴有一点歪”成为激励
毕业班学生给陈玉凤做了本“教师成绩册”,评估结果是陈玉凤几乎具备所有美德,是学生心目中名副其实的“模范华文教师”。(何家俊摄)

10年前患上罕见的癌症,导致德惠中学华文教师陈玉凤(38岁)连笑起来也不自然。她的右脸麻痹,笑起来嘴略歪一边。
手术后好一阵子,丈夫甚至“不准”她拍照。偏偏她性格乐观豁达,让她“很难不笑”。
在物理治疗和按摩下,陈玉凤的情况现已渐渐改善,校内一些顽皮的学生甚至捉弄她为“那个嘴有点歪的老师”。她坦言听了多少会有一点难过,“不过我看开了,现在已经能够自我调侃,并借此鼓励我的学生遇到挫折时要坚强面对。”
教书是能感动生命的行业
她说,邻里中学的学生有的家庭背景较复杂,很多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有时会自我放弃。
陈玉凤曾是一名社工,患病后决定转换跑道开始教书,开展她认为同样“有意义、能感动生命的事业”。
“不同的是,教育不会因为一个个案的完结而结束,期限更长,是一辈子的事。”
陈玉凤经常把当社工时所接触到的真实故事和自己的故事与学生分享。一名提名她的前学生卢莉茔(18岁)说,陈玉凤总是有办法让不喜欢、甚至讨厌华文的学生喜欢上华文。
教华文很幸福
她从中三的高级华文班“降级”到快捷班,对华文失去了信心,但是陈玉凤却帮助她恢复了自信,帮助她考获A1。
她说:“老师好像有什么魔力似的,让我就算再不怎么想上学,可是想到华文课,总是满心期待地去上课,期待老师今天会和我们分享的故事。”
相对于很多人把华文教学当成一份苦差,陈玉凤却认为“教华文不辛苦,很幸福”。
“不是吗?像科学等科目,有特定的课文内容要教,但是教华文基本上教的是听、说、读、写的技能,用什么教材都可以,而生活就是我们的教材。”
陈老师好像有什么魔力似的,让我就算再不怎么想上学,可是想到华文课,总是满心期待地去上课,期待老师今天会和我们分享的故事。——提名人卢莉茔
最弱的学生当小老师
陈琦蕊(左二)让华文成绩弱的小六生为小一生讲故事,以有趣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华文的热忱。(梁麒麟摄)

淡马锡小学华文科主任陈琦蕊(36岁)今年负责全级华文成绩最弱的小六班级,很多学生连识字都有问题,但是她却“大胆”要求他们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去为小一生讲故事,由小朋友打分。
因为“不想丢脸”,这些会考生都很努力地准备,主动开始拿起华文书本,重温一些他们早已不认识的华文字。
她的学生陈惠雯说:“我觉得陈老师的教学既有趣又有效,像她让我们读故事给低年级的同学听,就间接加强了我们的朗读能力。”
“育人为本,阅读为重”
从事教育工作九年,淡马锡小学华文科主任陈琦蕊(36岁)的教育格言是“育人为本,阅读为重”,尤见她对阅读的重视。除了鼓励学生阅读,她也鼓励教师阅读,自己更是一日不阅读就感到“营养不良”,规定自己每个月要看完一本书,每10天要更新博文。
她说:“阅读既可以学习到听、说、读、写的技能,也可以掌握重要价值观,是很好的自学能力。但是我觉得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不能要求学生阅读,自己却找借口不阅读。”
五年前,她与几名教师成立第三代读书会,前年接任会长。读书会主要通过导读书籍鼓励教师阅读,然后将心得带回学校与其他教师和学生分享。
设“心灵补品”阅读角落
她也在淡马锡小学为老师设立“心灵补品”的阅读角落,分享阅读教学法。
不过她坦言在今日的速时年代,推动阅读是项“艰巨任务”,庆幸的是她认为读书会最初的播种已开始萌芽,获得越来越多教师的支持。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