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3日星期六

幼儿教育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008-08-13)
● 刘欣


  我的两岁的女儿就读的幼稚园发出活动通知,要带孩子们去樟宜机场参观。我作为家长,报名当了义工,说是要帮忙照顾其他年幼的孩子,其实主要还是不放心。当与其他的“妈妈级”朋友谈及此事,大家的看法却是出乎意料的一致:当什么义工?!到头来只会看到一些不想看到的情景,简直是自寻烦恼!

  原本以为自己是精神过于紧张的母亲,没有想到竟然有这么多的“同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样多母亲对于幼稚园的教育品质没有信心呢?

  俗话说“三岁看八十。”大概意思就是:从一个三岁小孩子言行举止所显现的一些品质,可以推知他的一生。这可能有一些夸张,却是不无道理的。至少我们可以肯定的两点是,孩子的性格形成于幼年时期,而“性格决定命运”!可见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然而,新加坡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却差强人意。

  就硬件设施而言,我国的幼稚园大多设在组屋楼下,班与班之间由低矮的家具阻隔,孩子们被局限在很小的空间里,且在上课或做活动的时候互相干扰。相比之下,中国、香港、台湾的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课室,不必担心由于周围太吵而听不清老师讲的故事。幼稚园也大多都有自己的室外活动场,孩子们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外出呼吸新鲜的空气,开展有趣的游戏。

  就软件而言,我国幼稚园的师资水准就更令人不敢恭维了。通常,一张“O”水准证书便可以敲开应聘大门。先当老师,然后培训的事例也并不罕见。是啊,反正在幼稚园只是看看孩子,难道需要有大学文凭吗?我的答案是“要!而且还要是专业文凭!”大学里有专门的师范专业,还有教育系,开设“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种专业课程。

  我曾亲耳听到一名本地幼稚园老师与孩子的对话。当时老师正在训斥一名在国庆日没有穿红色T恤衫的男孩,在老师一连追问下,孩子怯怯地说“妈咪没有买给我。”老师笑了笑,说“我告诉你,你的妈妈有买给你的弟弟哦!”我不肯定这句话对孩子的伤害会有多大,但我肯定说这句话的老师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学理论都同意,孩子的可塑性极高,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够发掘孩子的潜力,反之,就会使孩子的潜力被压抑、埋没。人们常说我们新加坡是一个文凭挂帅的社会,我认为,至少在幼儿教育这一重要领域并不注重专业文凭。但我多么期待这一天啊!

  前一段时间看到报道,众多家长争着为自己的孩子报读“名校”。然而,这所谓的“名校”已经是小学了。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其实早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就有了,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父母情愿外出做工的时候,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私人保姆,而不是将孩子送去幼稚园?因为他们没有选择,没有“名幼稚园”可以选择。

  孩子就是未来,教育则是开启未来的钥匙,而这把钥匙我们应该把它交付给能够信任,充满智慧与爱心的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人生长跑 并非一蹴而就
(2008-08-19)
● 陈浩源



  读了刘欣女士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文,有几个问题想提出来大家讨论:

  一、幼稚园师资与设备的不足,刘女士坚决的认为必需要有大专毕业生,受过各项专业训练才能胜任。

  但我想请问以目前幼儿园的薪金结构,收费条件是否能负担及聘请那么多的大专生;是否有资金能扩充设施?

  就算能,要收取多少学费才能符合刘女士的预算。不要忘了我们还有大部分的中低收入家庭, 他们能否负担得起孩子的学费。

  二、“三岁看八十”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能照单全收。家长的身教言教,教导孩子的心智成长才是至关重要的。与兄弟姐妹的相处,谦恭礼让,尊老等都是受益终生的良好品德。

  如果一味的寻找名幼稚园,把这人生的重要成长阶段完全交给幼教老师来负责,恐怕也不是明智之举。

  每年的各项政府奖学金得主,有好些得奖人都是出身中低收入家庭,非一早就进名校的天才,一些在小学高年级才开窍,有些却在中学才突飞猛进。如果要“三岁定八十”,那这些人肯定不合格。

  三、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现今家长的普遍心态。教养孩子是一项长远的人生工程,并非一蹴而成。

  孩子的成长靠的是父母,良师,益友……人生长跑是一个终身学习过程,而挫折、失败也是人生的一种学习过程。但有一点要牢记的是:能坚持跑完人生全程的才是胜者。





托儿所应遵循的教养原则
(2008-08-13)
● 林宝明


  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婴儿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尝试性地开设“豆豆班”,接收1-3岁的宝宝。这一方面满足了家长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合理利用幼儿园的现有资源,促进幼儿园自身的发展。但是幼儿教育应遵循什么样的教养原则?有许多托儿所可能还在摸索、尝试。针对1-3岁婴儿身心迅速发展的需求,我整理出一些基本原则,希望和保育及学前教育工作者共勉之:

  一、以关心,爱护为出发点。1-3岁他们对大人特别是母亲有强烈的依恋,需要成人给予心理上关心和抚慰,入托后容易产生失落感,心理学上称为分离焦虑。因此需要教师关心,爱护。通过抱一抱、搂一搂、摸一摸传递老师对他们的爱、满足身心需求,建立新的师生情感。有关心,有爱才能对宝宝赋予亲情,才能高质量地完成的保育,教育的任务。

  二、保教合一。托儿所的教师承担着促进宝宝健康发展的任务,必须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保育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宝宝的衣、食、住、行包括吃饭、穿衣、盥洗、解手、情绪、情感的变化教师应不厌其烦地为宝宝提供适时的帮助。只有完成了保育任务才能进行教育。

  课程的目标应定位在“为宝宝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课程内容应注重社会要求与宝宝生活、兴趣、需要相结合,培养“完整宝宝”、“身心和谐的宝宝”。

  三、尊重个性,顺其发展。需尊重宝宝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个性差异,有的宝宝“早慧”有的宝宝“大器晚成”,“逆天行事”就是不遵照事物的自然规律行事。

  儿童来到世界,像一粒种子,这粒种子是自然进化的杰作。尽管他具足一切,但教育不应随心所欲。它应依儿童生命的、精神的本性,顺从儿童发展的天性去实施教育,才能助其成长。

  四、教育融入生活。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教育即生活”要重视生活中的教育与引导。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与宝宝沟通,在他身体力行中给以影响和熏陶。他们的课程应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自然服务为起点,学会基本的生存能力,掌握生活本领为主要教育内容;引导宝宝学会自理,勇敢地迈向人生的第一步,将使宝宝受益终生。

  五、寓教于乐。游戏是儿童重要的生活方式,游戏应是1-3岁儿童基本活动。宝宝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游戏中认识自我,培养习惯,适应环境,了解未知。

  俄罗斯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游戏离不开梦想,没有梦,便没有游戏”。通过游戏幼儿可以无拘无束、动手动口,而让他们语言、思维、交往等各种能力随着快乐的游戏不断提高,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促进了宝宝茁壮成长。

  心理学的理论证实了,1-3岁是宝宝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1-3岁宝宝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注重身心发展规律,严格掌握正确的教养原则,为宝宝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站长的话
(2008-08-19)


  世界主要国家的幼儿园、托儿所等学前教育多数是在上世纪初才开办,在此之前,人们的学前教育都来自父母兄姐的言教和身交。但通常贫穷父母或单亲家庭,都较难以照顾幼儿的身心发展,这就会陷入恶性循环。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已普遍接受学前教育是改进民智、除贫、纠正社群歧视、推行社会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瑞典和挪威学前教育理论和体制实施近年被视为先进范例。瑞典学前教育拟定的目标是要促进儿童体力、语言和智力的发展,并培养多元文化观、合群、乐于助人的品格和自信心,为儿童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挪威则一方面规定学前教师必须接受3年基本训练,同时也通过立法让父母有更多假期,积极参与和幼教老师协作的幼儿培育工作。这两国的经验或许都有我们可以借镜之处。




以人为本 再谈幼儿教育
(2008-08-19)

● 刘欣

  日前我在《交流站》发表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文,指出我国的幼儿教育在硬件设施和师资水平两方面都有待提高,我觉得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完全依靠教育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鉴于我国“寸土寸金”的国情,想要在短时间内为现有的幼稚园配置专用活动场所似乎有些不切实际。那么,抛开硬件设施不谈,我们“以人为本”,从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入手。我认为,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幼儿园老师,中小学教师,初院讲师,直至大学教授,虽说同为教师,社会地位却大相径庭。人们大多对于教授敬重有加,而对于幼儿园老师,则是信任多于尊重。社会普遍存在的这种观念无疑影响着幼儿教师的自我定位和工作态度。

  其次,应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特别是薪金。一名幼儿教师,每天工作8小时,需要同时看顾6至8名孩童,帮助孩子系鞋带、打开水瓶盖子等诸如此类的芝麻小事,已足以耗尽一个人的精力与体力。但,幼儿教师还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准备教学,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做游戏、带孩子们外出参观游玩,看似简单的活动背后,都饱含着教师的精心设计,隐藏着按部就班的教学目的。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要时刻保持一张笑容可掬的面庞,面对孩童的淘气与任性也须保持“好脾气”。而他们的月薪才1500元左右!这不仅对于持有专业幼教文凭的教育人才毫无吸引力,而且深深打击了现有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足以令许多对于幼儿教育饶有兴趣的年轻人望而却步。因此,将幼儿教师的薪金调制一个合理的水平,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最后,应改善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多数的幼稚园就算安置了空调设备,也不经常使用。不难想象,一位衣着正统干练的教师,在湿热的房间里挥汗如雨的情景。我知道,在许多公司或中小学都设有员工/教员休息室,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提供了一个放松精神,舒缓情绪的场所。“休息,为了走更远的路。”这种人性化的设计是否也应该运用到我们的幼稚园中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