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0日星期日

学习华文与补习华文



2009-01-21)杜珠成


  最近报章上又出现有关学生上补习课的讨论。这当然不是个新鲜的课题,但它却一直存在并有日趋普遍的现象。


  补习华文的趋势,又是从何而来呢?


  在本地,华文是华族学生必修的母语课,但它只属于第二语文,每周只有五至六节课,每节约
3035分钟不等。这是快捷班华文的节数,此外还有高级和普通华文,但都是属于单科教学。

  
  学习华文就和学习别的语文一样,学生学习必须有程序有系统,听、说、读、写,缺一而不可。上世纪
80年代以前的华校,没有学生会说华文难学,因为当时的华校,除了英文一科,其他科目大都以华语教导。


  当时的华校生,有些家境较好的,就会请人到家里为子女补习英文。
80年代以后,各中小学的华文只属于单科教学,学生的华文程度低浅,才要另找华文补习。


至于华文程度比普通课程及快捷课程为高的,诸如高级华文班的学生,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华文程度,有的也在校园外到补习中心上华文课。因而,校园外的华文补习中心及家庭的华文补习,早已成为一种风气。有的华文补习中心的学生人数上千,这是可以理解的。


学生补习华文,就如补习其他的科目,诸如英文、数理化等一样,如果学生认真学习,对华文程度的改善与提升是有帮助的。但问题在于对补习的依赖,到底应该有多重。


几年前一次华教团与议员的对话会上,某位议员说,家长们如果担心子女的华文程度不好,自己也会想方设法。意思是家长必会为子女找华文补习老师,解决课堂少学华文的问题。


实际上,补习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辅助,补习怎样也不如课堂教学来得全面而有绩效。


学生在学校上了整日的课和参加课外活动,还要抽出时间到校外上华文补习课,虽然不是每天都如此,但也得付出不少的精神与时间。对成长中的学生来说,这未尝不是一种非常的负担。


另一方面,孩子到补习中心或在家里补习华文,每个月的补习费要远远超过学校的学杂费,往往每个月要付出百大元以上,这是家长的一个重担。


其实,学生在学校里上华文课,不是教材或老师有什么问题,而是华文每周上课只有很少的几节课,而语文教学的各方面都要顾全,不能减少或从略。诸如课文、作文,应用文、理解测验等等,都得在课堂的正课进行。这样,华文教师疲于奔命,学生也穷于应付。这些都有必要检讨和调整。


笔者曾《早报·言论》版(2008319日)《高级华文课程必须开发多科教学》一文中指出:小学除华文教材一科,应把技能科目及增设的《中华篇史》采用华语教学,中学则增设诸如当局拟开办的中英翻译、华文戏剧或当代中国简介、华文媒介概论等,让高级和快捷班华族学生修读,就能解除华文为单科教学的局限。


学生有多一两科目用华文修读,增加接触华文的节数时间,就能有效提升华文程度,这也是学好华文的正确有效途径。


作者是本地资深教育工作者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