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5日星期日

新闻追踪:教育部将探讨调整小六会考母语成绩比重

教育部将探讨调整 小六会考母语成绩比重

(2010-04-21)

● 陈能端
  教育部将探讨调整母语成绩在小六会考总分的比重,让天分不同的学生有更多空间和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加强个别的优势,不至于因为母语成绩较弱而受影响。

  教育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黄永宏医生日前接受本报和《海峡时报》的访问时,谈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愿景时,提出了这样的想法。

  黄永宏说,中学生报读初院是靠个人最佳的6科成绩(L1R5),母语不是必须的,而初院升上大学情况也一样。相比之下,母语作为小六会考四个科目之一,所占比重明显较大。在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教育体系这个大原则下,黄永宏认为有必要重新思考小六会考目前的计分比例是否还合理。

  黄永宏说:“我们之前已经宣布将改进母语内容和教学法,让母语课变得更生动有趣,而家长和教师的反应都相当积极,但他们觉得如果不改变考评制度,不论怎么改变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他说,与‘O’、‘A’水准相比,母语成绩在小六会考的比重很大,教育部现在要衡量的是,如果学生其他科目成绩都很优异,却因为母语比重太大而妨碍了他接下来的教育,这是否妥当?

  当记者追问部长小六会考将来会不会类似“O”水准,不强制计算母语分数,部长表示一切还在探讨阶段。如果真的要修改小六会考的母语比重,教育部还需进行广泛的意见搜集工作。目前在籍小学生无需担心,教育部不会半途改变课程框架。

  黄永宏指出,我国的双语政策源自60年代建国初期,当年各族群习惯用自己的语言或方言沟通,政府后来以英语为统一的工作语言,那是正确的决定,因为英语成为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用语。为了强调英语的重要性,同时照顾不同族群的感受,英语和母语成绩在小六会考中曾占双倍的比重。到了1985年,教育部废除了语言成绩占双倍比重的规定,母语和英文、数学、科学一样,是升中学的四个记分科目之一。

家长希望孩子能修读高级华文

教育部会全力支持他们

  对母语教育的展望,黄永宏希望能制定出一个可满足不同需求的“中庸”政策。他说,有一组家长希望孩子能修读高级华文,甚至到中国念大学,教育部会全力支持他们;另一组家长觉得孩子在语言方面没有天分,所以不希望孩子花太多时间学习两种语言;还有一组家长可能认为,孩子虽然有能力学好双语,但在体育、戏剧或音乐有发展的潜质,他们希望能腾出时间让孩子往自己的强处发展,这些要求我们希望都能满足。
  为了探讨不同的母语水平测试方式,教育部最近展开的新一轮母语教育检讨工作,包括参考国际上不同的华文测试框架,例如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国际中学会考等。

  黄永宏说:“现在母语成绩的比重太大,学生跨不过去的时候,就会难过消极。我们不想再为学生设跨栏,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学习母语的跳板,那些跳得过去的将获得奖励,跨不过的将不会受到惩罚。”



既要推广华文但又要减低比重 受访华文教师感费解

(2010-04-22)

● 王珏琪
  为何教育部一方面推广华文学习,一方面又要降低华文在小六会考的比重呢?

  这是令昨天接受记者访问的华文教师费解的问题。针对教育部长黄永宏日前受访时谈到教育部将考虑调整母语在小六会考成绩当中的比重,受访的华文教师也认为,调整政策会打击他们的士气。

  一名只愿意透露是“黄老师”的中学华文教师(26岁)则指出,一般学生知道作业分数不需加入总成绩,就随便应付。

  “学生是少了一分压力,但对华文教学就越来越困难。”

  小学华文教师刘美秀(60岁)指出,目前的情况是,虽然有的学生不太重视华文,但他们可能因为小六会考所需而学习。

  有的父母来自讲英语家庭背景,现在为了帮助孩子学习华文而请补习老师。如果教育部调整政策,确实可以减轻这些父母和孩子学习华文的压力。

  不过,她也担心一旦降低华文在小六会考成绩的比重,连锁反应将会出现,因为这会给家长传达不必重视华文的信息,而家长影响孩子,孩子也就跟着认为华文可以不用予以重视,因此影响学习态度。结果是:教师的负担会更重。

  受访的华文教师也担心,若学生在小学没尽全力学习华文,打好基础,培养学习华文的兴趣,上了中学基础太过薄弱,学习就会有更大的困难。当难度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自然递减,到头来掌握母语的能力就更弱了。

  黄永宏日前受访问时表示,现在母语成绩在小六会考总分的比重太大,教育部将探讨调整比重,让兴趣和天分不同的学生有更多空间和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加强个别的优势,不至于因为母语成绩较弱而受影响。

  黄永宏当时说:“我们之前已经宣布将改进母语内容和教学法,让母语课变得更生动有趣,而家长和教师的反应都相当积极,但他们觉得如果不改变考评制度,不论怎么改变,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育部还没有公布调整细节。不过,刘美秀希望,除了家长,在进行政策调整前,教育部也征询前线华文教师的意见,并在考虑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后,再做出决定。

  曾在中国教学8年、在本地小学教学10年、并在2007年获得全国模范华文教师奖的石滨(38岁)昨天告诉本报:“你一方面看好中国的发展,要孩子们学好华文,可现在小六会考华文的比重降低,你是在鼓励他还是给他一个借口说,‘我不用学好华文也没关系,反正华文在小六会考的比重降低’呢?”

  她认为,这样向家长和教师们传出的讯号很矛盾。

  她凭着在本地与学生、家长的接触经验来说:分数决定了家长对华文的重视程度,比重减少了,家长就不重视了,学生也没兴趣学习。

  石滨目前经营补习中心。她说,学生知道小六会考华文考试中的口试比重增加了,就赶快到补习中心补习以提高分数,“现在比重下降了,孩子哪里还会重视呢?”




英文教育背景家长:大环境使然 教育部调整反映现实

(2010-04-22)


● 赵琬仪
  教育部将探讨调整母语成绩在小六会考总分的比重,几个不同语文教育背景的家长受访时虽然反应不一,但基本上都指出,华文作为母语的学习与运用,在本地早已缺乏大环境,即使母语成绩的比重不调整,大环境也使学生及家长质疑学习华文的必要,教育部的探讨反映的只是现实,尽管比重一调整,会进一步影响学生对这语文的学习心态。

  育有三个念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和五年级的孩子的郭慕贞,在知道教育部将探讨调整母语成绩在小六会考的比重后,第一反应是:“我们欢迎。”

  来自讲英语家庭的她说,三个女儿在家里和在学校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使用英语,学校的华语口试因此令女儿感到非常吃力。华文补习老师在帮助女儿掌握书写方面发挥了作用,但是会话需要环境和使用的机会,光靠补习和学校的华文课,说的机会其实不多。

  郭慕贞的五年级大女儿正在修高级华文,但由于程度跟不上,准备在明年转修普通华文。

  她认为,教育部的语文政策经常在变,很难确定往后修高级华文会不会让学生得到升学奖励。

  她说,即使不调整母语成绩的小六会考比重,并不见得华文就会得到重视,首先是本地的大环境让人觉得华文其实并不重要,何苦为难孩子吃力地学习华语,却又一直学不好。而他们花在学语言的时间,也分薄了他们在其他科目用功的时间。

  从台湾嫁到本地的罗秀玲,丈夫是本地华校毕业生。她很务实地表示,既然孩子没有学好母语的兴趣,调整成绩比重,让孩子在其他方面能更好地发挥其实未尝不可。

  她表示,夫妇俩一直在为孩子的华文学习操心,但大环境对孩子学习进度与兴趣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能无奈地看着儿子与华语渐行渐远。

  罗秀玲说,大环境以英语主导,学校的华文师资又参差不齐,再加上现在的孩子缺乏学习语言的刻苦精神,使华文的教学与学习都吃力不讨好。

  正在邻里小学念小六的儿子过去在上学之前,在家中是以华语交谈。上学后,由于同学之间都讲英语,回到家中也就转为全盘英语,拒绝与父母用华语交谈。
  她说:“调整华语成绩比重,长远来说必然会影响学生对这语文的学习心态。不过,孩子长大以后,如果觉得需要学好华语,还是有机会学的。”

  受益于我国双语教育的年轻家长蔡志伟(37岁),家中的老大和老二分别在念小一小二。

  他本身毕业自莱佛士书院,但在讲华语家庭长大,说着一口流利华语。

  担任酒店培训工作的他告诉本报,小时候并不知道学好母语的重要性,踏入社会工作后,才真正体会到掌握双语使他获益不浅。

  他指出,本地的一般家长,未必都能用流利的华语与孩子交谈,如果学校的教育也放宽对华语教学的要求,华文会逐渐“自然死亡”。

  他认为,如果因为要迎合小朋友学习华文的能力而调整华文成绩的比重,是不是将来有许多小朋友觉得其他科目如科学、数学难学时,也得调整它们的成绩比重?



教育部探讨 顶尖中学留学额奖励修读高级母语学生

(2010-04-23)

● 王珏琪
  除了调整母语在小六会考总分所占的比重,教育部目前还探讨在让所有学生取得一个基本水平后,给那些修读高级母语的小学生,在本地顶尖中学留学额,以鼓励他们在母语学习上求进步。

  教育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黄永宏昨天在出席私立教育理事会开幕典礼后接受媒体访问,谈到教育部目前在进行的母语教育检讨工作,并说他们在探讨不同的教育模式。

  他说:“我们探讨的其中一个模式,是要求所有学生在母语学习上取得一个基本水平,然后再奖励那些修读高级母语的学生。”

  其中一个做法就是延续目前在报读特选中学时,高级华文学生可获得优待分的做法。他说:“我们可以进一步,把这个做法扩大到顶尖学校如莱佛士书院。在这些顶尖学校,预留可观的学额,给那些修读高级母语的学生。”

  他说,这样一来,可鼓励修读高级母语的小学生努力学习,又能让那些在母语上成绩没那么好的学生,一样凭着他们擅长的其他科目分数进入这些学校。

  目前小六会考成绩在全国前30%的学生,若他们有修读高级华文,可根据高级华文的成绩,以1到3分的优待分数报读特选学校。

  本报前天刊登的专访中黄永宏提到,现在母语成绩在小六会考总分的比重太大,教育部将探讨调整比重,让兴趣和天分不同的学生有更多空间和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加强个别的优势,不至于因为母语成绩较弱而受影响。

  黄永宏的专访在本报和《海峡时报》读者中收到不少回响。黄永宏昨天指出,他们当初要进行母语检讨工作,就是因为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学生应该修读母语,若取消了母语考试,学生一定不会认真学习;另一种看法是,母语固然重要,但孩子们又有其他兴趣,语言上有没有天分,希望母语成绩不好不会影响升学。

  他说:“我们要改变制度,就是为了要配合这两者,这是可以做到的。”

  黄永宏指出,要完全配合两方的要求,不太可能,但他坚信,母语教育改革可以做到配合两者的需要。
母语教学检讨工作

预计年底完成

  他鼓励人们继续发表有关母语教育的意见,让教育部通过这些回馈设计一套可配合不同学生需求的系统。

  母语教学检讨委员会预计会在今年底完成检讨工作并发表报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