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6日星期三

冒知识风险



尚达曼:应鼓励学生冒知识风险      游润恬   2007-11-01

  教育部长尚达曼认为随着经济转型,学校也应鼓励学生冒知识风险,即使明知可能失败,也要勇于尝试新的思维方式。

  他昨天为庆祝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85岁诞辰而举行的科学大会主持开幕时,把塑造鼓励学生冒知识风险(intellectual risk)的环境,勾勒为教育改革大方向。

  “我们要提供一个鼓励学生冒知识风险的教育环境,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积极提问,并对现有的知识持怀疑态度。我们要鼓励他们就算明知可能会失败,就算明知新的尝试可能行不通,也还是对新事物或尝试新方法感兴趣。世界上最成功的研究文化或知识文化,都是从这样的学习态度萌芽的。”

  他表示,教育的文化比教育的基础设施或制度还重要。因为“学生怎么学,比学什么还重要”。

尚达曼:
杨振宁35岁时获奖
若在亚洲不会发生


  尚达曼表示,勇于冒知识风险的态度,对现今以创新为主轴的经济非常重要。应该冒知识风险的不只是科研人员,还包括工程师、经济学者、银行家等各行各业人员。

  “讲求效率、降低成本、照着其他国家的模式依样画葫芦的发展阶段已经过去,那是迎头赶上的阶段。我们现在已经离最前方不远,需要的是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更不一样,偶尔还能取得突破的新一代。”

  尚达曼指出,要塑造出一批有本事创造知识的新生代,社会就应该摒弃以年资作为衡量标准的制度,转为重视个人的点子和才华。

  他认为美国的教育体系之所以能超越其他国家,正是因为它不像欧洲和亚洲那样追捧以年资为基础的制度。他甚至表示杨振宁35岁时获诺贝尔奖,只是在美国才可能发生的事。

  “如果杨教授当年是在亚洲或欧洲,他不可能得奖。”

  尚达曼说:“我们应该不断找出有才华的人,并且拨出研究基金去奖励提出最棒点子的人,而不是给最资深的研究员或最主流的研究院。”

  他表示教育部已逐渐朝培养敢冒知识风险的学生的方向改变,例如考卷上有更多自由回答式题目,教师也转为通过专题作业去评估学生的能力。不过,他也承认教育改革“不能像宇宙大爆炸那样”,想要立刻成型。

冒风险教育文化
需15至20年才成型


  他在回答本报记者的问题时,估计这样的教育文化大概需要15至20年,方能成为大气候。

  杨教授受访时表示,随着社会上令人分心的花样越来越多,愿意勤勤恳恳地做科研的年轻人的确比他年轻时少了。不过,他认为这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全世界的人口非常多,聪明的人也很多,总有年轻人会对尖端研究产生兴趣。

 他也道出对本地教育制度的评价——这里的优点是要年轻人规规矩矩努力念书,弱点是本地学生太专,对不同学科的兴趣不浓。

  对此,尚达曼受访时回应说,我国正朝宽广教育方向迈进。过去十年,本地大学也逐渐从英国较专的学习模式转为美国较广的模式。

  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为庆祝杨教授85岁诞辰及纪念他赢取诺贝尔奖50周年,昨天起在瑞士酒店茂昌阁(Swissotel Merchant Court)举办四天的“统计物理、高能、冷凝物质及数学物理”科学大会,邀请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包括三名诺贝尔奖得主前来演讲,公众可以免费听讲。

没有评论: